研究揭本港非華語高中生中文水平不及小一程度 倡港府訂第二語言中文課程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08/21 21:23

分享:

分享:

(張永康攝)

香港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的困難一直受外界關注,明愛九龍社區中心研究發現,非華語高中學生即使GCSE中文科考獲A或A*水平,惟接受育局小一中文科考試後,三份卷中僅聆聽部分合格,寫作及閱讀部分只獲29.1分及39分,換言之中文程度不及小一水平。

組織倡當局檢討GCSE中文科考試影響,同時仿傚內地教授中文方法,針對非華語學生以最基本語音、口語、認字及語法等方法著手以教授中文。

現時本港非華語學生多於非華語學校就讀,並以英國考試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GCSE)作評核。明愛九龍社區中心早前委託浸會大學訪問411名來自巴基斯坦、尼泊爾及菲律賓的的非華語中五及中六生,佔全港非華語學生總數1/5,不少非華語高中生GCSE中文科考獲A*或A水平。

不過,團隊要求非華語高中生接受小一閱讀測卷,及教育局編制的《小一學科測驗》(中文科)試卷,結果學生閱讀測試卷平均分僅為58分,與本地小二上學期學生平均獲95.8分相距甚遠;至於教育局小一中文科三份試卷中,非華語高中生於有寫作及閱讀兩份試卷平均分更不及格,分別只獲29.1分及39分,聆聽卷亦只是剛好合格的56.2分。

前浸大副教授范國強調,非華語高中學生考小一學科測驗得出分數甚低,形容屬「十分不正常」。研究團隊亦認為,GCSE考試成績未能反映高中生的中文能力,GCSE獲A*等級學生的中文水平或較本地小一生低,即使因GCSE考試成績佳可升讀大學,往往於日常應用時才發現其中文能力無法應付社會或大學要求。

現年22歲的Katherine自11歲從菲律賓來港就讀小五到中學畢業,惟她即使於港接受7年半中文教育,中學畢業的GCSE考試雖然獲得A*,當時仍只認到60至70個漢字:

當時只聽得懂中文,卻不懂說,其後我到香港大學就讀副學士,更發現自己什麼中文都不懂。

浸大非華語學生中文學與教支援及研究計劃首席計劃顧問陳偉文表示,現時內地針對非華語學生,將中文當作第二語言教授,從最基本語音、口語、認字及語法等方法著手;相反現時本港絕大部分教師不懂廣東話拼音,非華語學校更或以英文教授中文,不利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

陳促請政府相關部門應盡快檢討GCSE中文科考試倒流效應帶來的負面影響,仿傚內地教授中文方法,制訂適合本港非華語學生的第二語言中文課程及教材。